8月5日,山東省政府辦公廳公布了《關于進一步提升建筑質量的意見》,明確提出一般建筑正常使用年限不得低于50年。英國建筑的平均壽命達到132年,美國是74年,而我國卻只有25-30年,很多建筑早早進入“質量報復周期”。今年上半年山東省排查出的3800多棟危房中,很多房齡不過30年。(昨日《大眾日報》)
驚訝 花光三代錢住不上兩代
博聞識見雜貨鋪:提升至五十年?那未提升前呢?產權有七十年,那豈不是告訴我們說,我們的產權其實都是騙人的,因為房子根本就住不到那么久?
四眼兒狼:70年產權,30年的房子。跟誰哭去?說好的百年大計在哪兒?
廣州網友:花了3代人錢買了房,還不知可不可以住兩代。平攤到每年的價格,中國的房價絕對全球最高。
順德老潘:大家不必再擔心70年大限了。
勝利:難怪貸款年限最長30年。
呼吁 房屋壽命應高于70年
北京網友:幾百萬買個只能住50年的混凝土?我覺得70年的產權建筑壽命應該在100年,70年也不行,哪有產權年限一到房子就成危房的?
南京網友:建議房價打七折。
燕兒林梢的世界:要真想提高建筑質量只需一條措施就可以,就是在每座建筑驗收完工后,刻一塊大理石碑鑲嵌在建筑物顯眼處,載明投資方、施工單位、監理單位,驗收單位,施工時間,保修時間,以及終身質量負責人名字、職務,及聯系方式。
悲觀 建筑行業潛規則兇猛
海口網友:企業壽命有幾個能到50年?30年倒了都找不到責任主體。這條規定其實也沒實際意義。
石家莊網友:開發商把房子都蓋好了,管理部門能不讓你過關?塞點錢什么都搞定了。
庶人林子勇:什么時候能夠真正實現施工單位憑實力中標,沒有其他關系介入招投標,沒有扒皮公司了,建筑質量才有真正保證。
上海網友:我是施工單位的。建設單位為了節約成本,壓著設計按最低標準設計,施工單位多數是分包給私人老板做,就偷工減料,監理單位的人拿了好處也不怎么管。
濟南網友:中國的監理是管質量的,但說了不算,說了算的不管質量,作為一線的工程技術人員對此很無奈。
點評
房價猛漲房子設計壽命為何不漲?
盛翔:其實,山東這份文件里,僅就建筑設計使用年限而言,相比舊的國家標準一點都沒漲。國家標準《建筑結構可靠度設計統一標準》規定,制定建筑結構設計各類規范時所采用的設計基準期為50年。與之相對應,建筑設計使用年限分別采用5年(臨時結構)、25年(易于替換的結構構件)、50年(普通房屋和構筑物)和100年(紀念性建筑和特別重要的建筑結構)。
這個標準公眾之前一般并不知曉,直到2009年某住建部官員一句“住宅設計使用年限一般為50年”才算是震驚了輿論。彼時,曾有很多這方面的討論,眾多網友質問“用地‘70年大限’與住房‘50年壽命’如何銜接”。時至今日,顯然還有很多網友仍是第一次聽說住宅設計壽命只有50年,于是驚呼“剩下的20年住到哪里去”,吐槽“房貸才還完,房子已壽終正寢”,質疑何謂“百年大計,質量第一”?
在房價飛漲的年代,多少人為了一套房子不得不付出整個青春,甚至幾代人的積蓄,但是高房價與高質量卻不成正比。這些年“毛竹代替鋼筋”之類丑聞,“樓倒倒”、“樓脆脆”、“樓歪歪”之類事件一直沒停過,住宅質量低劣顯然不是局限于某時某地的特例。
房價漲了一倍又一倍,房屋質量卻沒有隨之好了一倍又一倍。要提升建筑質量,一方面必須加大對無視質量偷工減料用劣用假等行為的懲處力度,以危害公共安全罪繩之以法;另一方面,也必須及時提高住宅設計使用年限標準,否則,追求利潤最大化的開發商永遠會就低不就高,房屋質量不可能自動提高。
現實中,購房者除了知道產權年限之外,甚至根本不知道所購房產的設計使用年限,“質量合格”掩蓋了一切的低標準和低質量。從2001年到現在,房價不知道漲了多少倍,建房技術與材料科學也日新月異,房子的設計壽命為何仍是50年的低標準?70年產權的房子只有50年壽命,這樣的根本問題不解決,建筑質量怎么可能無緣無故提升?